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时资讯 » 企业新闻 国常会定调,如何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

国常会定调,如何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

  来源:中国汽车报 有240人浏览 日期:2023-06-16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此次国常会提出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对整个产业发展给出了明确指引。在这一宏观统筹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抓住新机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中国汽车报》邀请了几位行业专家,就如何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以及构建该生态带来的新机遇等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
 
  构建融合产业生态是当务之急
 
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以来,中国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和竞争力。从宏观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通信、交通、人工智能等应用成果集成的综合载体,它的发展对于牵引、带动国家整体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都有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意义。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作为重要支撑,为提振国内经济增长,推动国外出口双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会议指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无论是针对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在密集推出相关政策,促进消费,带动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寄予深厚期望。在这一背景下,国常会提出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生态,能够让上、下游形成更好的合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当前阶段,已经从“从无到有”进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阶段,面临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的问题,还有支撑体系和配套设施整个产业生态问题。如:车路协同已经从单车智能延伸到智能网联和更多应用场景的建设。今年国常会提出了“能”这一新领域,正是汽车产业正在过渡到下一阶段的重要信号,能源系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新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如:对绿电的更多要求,如何错峰充电、削峰填谷,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利用,以及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开拓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从这一角度来看,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紧要的工作任务。
  发展过程中一定会不断遇到瓶颈和短板,但如果等真正遇到了问题再去解决,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前做好宏观统筹,进行结构优化,这也有利于提供更扎实的市场、技术和政策基础。
  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是生态升级的概念,以前探讨“车路云一体化”更多是从汽车、路段、云端进行考虑,如今加入“能”,真正将能源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交通技术革命整合到一起,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待这个问题。
  任何战略型产业和新兴产业,都不是在完全成熟和完善的配套背景才能建设的,一定要预先考虑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此次国常会上相关精神的提出,也表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注,为市场业务拓展提供了指导性方向;对企业来说,对未来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对消费者来说,相关税收的优惠,也能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形成上下游协同。从顶层设计来看,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是中长期战略,涵盖基础设施、汽车消费以及能源战略等多方面协同建设。对于车企而言,要加快转型,协调下一步发展重心,充分利用共线资源,让“两个市场”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产品的结构优化。
  从整个产业来看,政府、产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都应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大家优势不同,参与方式不同,但在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这一共同目标下,要协同合力,就需要在独立之外进行联通,建立创新机制。首先,要分工合理,既要有各自的职能,又不能完全割裂;其次,要建立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一方面,激励机制能够加快推动研发和落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约束机制也可以更好地保障发展,避免资源浪费。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戴一凡:
 
  “车能路云”产业生态具备里程碑意义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非常受关注。在整个宏观经济层面,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不仅内销数据可观,在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也屡创新高。2022年出口量突破67万辆,实现了翻倍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整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尤其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蓬勃发展以来,汽车工业对提振经济的作用愈发凸显,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更加重视,提出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也是中央政府的顺势而为。
  从更细分的领域来看,智能汽车虽然实现了领跑,但是产量和规模仍然只占新能源汽车体量的一小部分。而一些高阶自动驾驶受限于技术、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落地仍存在困难。除了车辆本身,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涉及路和云。尽管“车路云”或“车路云网图”一体化融合被认为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受限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实现真正的协同生态还需要时间。
  “车能路云”的提出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如果说“车路云网图”是基于智能网联汽车,那么“车能路云”则是站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角度提出的。能源储能体系是非常大的产业链,除了节能环保,更重要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此前,我国石油50%以上靠进口,不利于建立自主可控的能源体系,也可能影响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所以,此次国常会将“能”纳入产业生态构建,也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概念。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矩阵,上下游还有储能行业、交通智能、云端服务、存储计算平台等,产业体量高达上亿元,这就需要产业链各方高度协同。
  国常会的宏观指引,无疑为企业发展加了一把劲,让它们能够更加坚定信心,持续创新。各企业已经看到了机遇,将持续布局,毫不迟疑地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发展。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各行各业可以更大胆一些。可以看到,一些组织机构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如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点前瞻技术或产品应用,原来在单纯封闭的产业链体系中很难做到,像车路协同试点示范、自动驾驶试运行等,如今都有了充分的践行空间,并且成果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传统汽车生产制造以垂直供应链体系为主,如今供应关系重构,也需要一些企业、机构去承担新的角色,打通跨界壁垒。此外,高校内部也在做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产业生态的构建,也需要新的机制和新的参与角色,为“车能路云”生态建设激发创新潜力。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王羽: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的“中国方案”
 
在向高质量发展进发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此次国常会提出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能涉及的多个行业及领域,实际上将汽车、能源、道路设施及云端四大维度进行了深度融合,并最终围绕这四个维度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地到面向C端的实际应用。
  无论是智能网联基础设施还是能源基础设施,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环节,因此“车能路云”产业生态的提出,既是植根于新能源汽车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又是面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系统性一体化思考。
  “车能路云”的提出,是第一次将“车路云”的发展与能源结构的转型相结合,将原来的汽车、交通、通信融合成汽车、能源、交通和通讯四维一体,进一步构建基于能源系统升级的高度智能化、高度网联化、高度信息化的生态。
  在这一指引下,车、能、路、云领域将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突破方向,形成以四大基础端作为支撑点,以智能网联汽车等终端应用产品来实现服务功能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产品的落地应用又能反过来引领四大行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整个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基于“车能路云”融合产业生态的中国方案将可能成为面向全球的重要“范本”,以四大行业为基础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为“中国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可以从三个支撑体系来理解,一是围绕车能路云四个领域的融合,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等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二是围绕实际应用终端,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打造自主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开发基于车能路云的产品,形成大规模生产和制造,从而形成可持续、高质量的产业体系;三是基于“车能路云”的产品,开发和构建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进而形成社会认可、消费满意的应用体系。
  企业也要积极改变观念,打开格局。具体来看,第一,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围绕核心优势制定技术路线图,明确定位是做产品提供商,还是服务提供商,挖掘开创商业模式;第二,鼓励企业创新思维,加快产品转型步伐。一些传统车企虽然销量不错,但是对于新技术、新趋势的拥抱仍然较为迟缓,阻碍了自身未来的发展空间。车企必须意识到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根植于国家战略和中国方案。
  除了企业端,下一步要加强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在顶层战略支持下,打通各行各业在这四大维度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的关卡。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强推动“车能路云”的政策体系构建,将原来各自行业的政策有机融合起来;第二,对于产业而言,要尽快跟上总体框架的节奏,企业是重要主体;第三,高校要鼓励围绕四个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第四,科研机构加快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应用,加快工程技术应用,让科技创新成果流动起来,服务产业发展;第五,加强对交叉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创新之本,只有人才资源充足,才能为“车能路云”的“中国方案”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构建等方面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信息物理系统部部长梁浩:
 
  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研究亟需科学方法
 
无论是“车路云”还是“车能路云”协同发展都已经是行业发展共识,但当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于,落地执行困难重重。产业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车辆本身的更新迭代,更多需要包括云计算、路侧设备以及能源设施等大型新基建的配合。
  国常会提出要构建“车能路云”产业生态是非常利好的方向,从宏观层面给予了定调。正如钱学森曾提出的,对于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建设需要从3个角度来分析,即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表层是物质流,再往下挖是信息流和能源流,汽车产业生态的构建恰好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交通问题本质是物质流问题,车辆本身的移动就是物质在转移的过程。
  其次,从能源流角度来看,能源对于整个产业生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电网系统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以车辆为主要通行手段的当今社会,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高峰非常集中,对电网冲击很大,这就涉及能源流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并且正在逐步引领世界。此时,完善补能设施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布局至关重要,同时,对能源系统的完善也将更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另一方面,能源系统和路、云一样都是新基建,可以一起纳入顶层设计进行规划,也能够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让产业更快实现标准化。
  从信息流角度来看,车端、能源端和路端的大量数据都需要云端平台来进行管理,云端可以动态优化电网的负载负荷,匹配管理车辆运行,监控指导路侧基础设施等,平衡管理产业生态中的各方数据终端。
  基于专业角度考量,整个产业融合难度非常大,需要更系统的思维来构建顶层设计。钱学森在1992年就曾提出“综合研讨厅”这一设想,在今天,这个设想仍然适用。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巨系统,亟待有效方法来处理这类问题。如果能够巧妙运用这一研究,“车能路云”产业生态的构建也会事半功倍。
 
 
  》》》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首席技术专家尚进:
 
  顶层设计更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不是单生态产业,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车与能源处处紧密相连,因此要发展产业就要全方面涵盖,纳入讨论,顶层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以往车辆仅被赋予安全移动功能,但未来车辆可能也将被视为能源中心。车辆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储能器,可以向电网反向输送电量,削峰填谷。车辆与电网,形成强交互、共促进关系将会是未来趋势。
  而除了能源,从路端到云端都是构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常会的精神,为建设、推动智能汽车产业新生态给出了更明确的指导。在“车能路云”指引体系下,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将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开拓建设。
  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市场需求在变化,供应关系在重构,此前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等对于技术的创新方向和产品的更迭趋势可能还存在疑虑。如今,在这一宏观指导下,企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不仅能够解决痛点问题,合理削减亏损,还能更好地进行成本管控,加强技术创新引领。未来,不仅车辆本身会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整个产业构建也将坚决向数字化转型,打通产业联通壁垒,与其他产业更紧密地结合,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协同生态,更快推动与能、路、云端的融合发展,企业要认真思考如何决胜机遇期。
  整个行业面临全方位挑战,无论是顶层设计、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还是技术产品的雏形和生态,都需要各方携手参与,其中数字化转型是重中之重。
微信图片_20210128194215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注配件网购商城----专业的的配件网官方微信账号:“配件网购商城----专业的的配件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