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配件关注 » 汽车配件 » 正文

猛攻百亿空悬市场,又一本土玩家加入牌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9  浏览次数:326
 得益于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本土企业在空气弹簧、空气压缩机等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曾被认为是豪华车标配的空气悬架,正在国内掀起一股配置热潮。

过去一段时间,蔚来、岚图、极氪、理想、小鹏等多家自主车企先后在旗下重磅新车上应用了空气悬架技术,由此使得空气悬架的应用已经从早期80 万元级的豪华高端车型渗透到了30万~40万元区间车型。

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空气悬架对于国内大部分车型来讲,依然可望而不可及。如何实现这项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是接下来赛道上企业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为此,过去两年整车厂们制定了一套降本之策,即将空气悬架大总成分拆成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振器和传感器等小总成,自主集成于智能底盘系统内,从而绕过海外巨头的高昂集成壁垒。目前来看,这对于加速空气悬架的国产化进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无论是从海外成熟市场空气悬架的发展历程,还是整车系统演进来看,最终的趋势必然是高度集成化。“我认为,分离式技术路线可能在5年以后就会被取缔掉。”近日,时驾科技创始人乌伟民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就表示。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自2021年成立,时驾科技就致力于研发高度集成的One- Box空气悬架系统,试图在集成化大趋势到来之前率先实现产品落地。近日,该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常春藤资本领投,复朴投资跟投,光智资本作为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此次融资主要用于One-Box产品的50万产能的先进自动化产线建设,预计明年可实现量产交付。

 

猛攻百亿空悬市场,又一本土玩家加入牌桌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空气悬架下探正当时

在汽车行业,空气悬架并不是一项新技术。

早在1998年,梅赛德斯-奔驰推出当时的新一代S级轿车,就用全新的空气悬架系统取代了传统的钢制弹簧和液压悬挂系统。在此基础上,奔驰又于2002年进一步研发出了双功能空气悬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新E级轿车。

之后,包括奥迪、宝马、保时捷、路虎等在内的多家豪华车企也相继在旗下车型上应用了空气悬架技术。

但由于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结构复杂,技术门槛高,例如空气弹簧密封工艺复杂,皮囊制造难度高,ECU自主化不足,系统集成与轻量化技术难度较高,早期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端豪华车市场,相关车型价格普遍在70万元以上,并且主要被大陆集团、威巴克、威伯科等外资巨头高度垄断。

直到2015年左右,以蔚来为代表的本土造车新势力也尝试在新车上搭载空气悬架,驱动一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发力,这项技术在国内才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先后在蔚来ES8/ES6、红旗E-HS9、东风岚图FREE、极氪001、高合HiPhi Z、理想L8以及小鹏G9等多款车型应用。

其中蔚来配有空气悬架的车型最低售价在39万元;红旗多款电动车配有该系统,最低售价在40多万元;而岚图FREE和极氪001则进一步将配置空气悬架系统的车型定价下探至30万元上下区间。

这也就意味着,这几年空气悬架在国内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很重要的两个驱动力是国产化和外资垄断痛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化,得益于以保隆、孔辉科技、中鼎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的布局,近两年国内在空气悬架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突破,有效助推了空气悬架成本的下降,使得更大规模的应用成为可能。

 

猛攻百亿空悬市场,又一本土玩家加入牌桌

 

图片来源:岚图汽车

据悉,在2020年之前,由于空气悬架主要依赖进口,彼时单套空气悬架的价格大约在12000元左右。近两年,随着空气弹簧、空气压缩机、空气供给单元等核心零部件相继国产化,空气悬架整套系统价格才开始逐渐降低,至2021年单车价值量已降至9000元左右。

“未来,伴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空气悬架还有进一步降本的空间。到2026年,我们认为单套空气悬架的价格有望降至6000元,届时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配置数量将达到400~700万辆。”乌伟民表示。

基于“成本-低价位市场-规模”的增长逻辑,乌伟民认为,到2026年空气悬架将进一步下探至20-25万元车型市场。

而伴随着配套规模的持续扩大,空气悬架的市场规模必然也将持续提升。中银证券认为,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度加快,空气悬架成本会出现显著降低,未来空悬系统平均单车价值有望下降超过 40%。

同时,伴随着本土厂商生产线的投产以及适配车型的增多,预测2025 年中国空气悬架整体渗透率将达到 15%,市场规模将达314亿元,2021-2025 年 CAGR 达 36%。

又一本土企业入局

在国内,空气悬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但对比国外,本土依然还处于很初级的发展阶段。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配置率约为2.1%,而同期欧美市场已经达到14.5%。

配置率上显著的差异,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量空间。目前来看,空悬市场百亿规模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么大的蓝海市场又可以容纳多少玩家呢?

“市场规模决定玩家数量,如果2026年国内空气悬架装车量在400万到700万辆规模的话,我们认为中国线控悬架赛道将会涌现6-7家优秀的国产供应商,因为在这个领域50万的规模将是一道坎。” 乌伟民指出。

而事实是,目前空气悬架赛道本土玩家不过三四家,这意味着未来还会有三到四家的新玩家会出现。显然,时驾科技已经成为了加入牌桌的又一家本土企业。

但面对这样一个外有猛虎、内有强敌的高度垄断市场,时驾科技作为一家新兴的创业公司,又该如何切入?通过借鉴制动系统的演进历史,时驾科技认为,空悬发展集成化将是大势所趋。

“现在市场上One-Box渗透率不高,市场主流是分离式技术路线,但可以预见的是,到2025年,One-Box集成式路线会成为市场主流,这在海外市场是已经经过验证的。” 乌伟民表示。值得关注的是,时驾科技也是国内唯一拥有4款知名车型空气悬架系统成功量产经验的团队,这意味着公司无论是对空悬技术趋势还是产业发展格局,都有较深刻的洞察。

自2021年成立,时驾科技就致力于研发高度集成的One-Box空气悬架系统,但考虑到接下来几年将是一个过渡期,时驾科技同时也布局了分离式产品,并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代产品为空气弹簧控制器和减震器控制器的二合一产品;第二代产品为集成式八合一悬架One-Box产品;第三代产品则为面向未来的全主动悬架。

其中,应用于空气弹簧、多腔弹簧、半主动减振器、磁流变减振器等的一代控制产品已经完成研发,并获得国内知名主机厂的量产订单,计划2023年产品正式交付。

 

猛攻百亿空悬市场,又一本土玩家加入牌桌

 

工厂效果图,图片来源:时驾科技

第二代集成式One-Box产品也已经完成开发,并获得全球知名主机厂一款重磅车型的联合研发订单,预计本月月底测试项目就会正式验收。与此同时,时驾科技也在与多家一线车企和悬架供应商开展交流与合作,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而考虑到产品即将迎来的大规模量产,时驾科技也在积极推进产线的建设。时驾科技共规划了两条产线,均位于上海,其中第一条面向一代产品的控制器产线已经落成,年产能在50万套,第二条面向One-Box的产线,设计产能也是50万套,预计2023年上半年份开始批量生产。

“标配”将是终局

放眼整个空气悬架的发展,除了通过国产化撬动中国空悬增量市场,快速发展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对空气悬架的需求其实也在大幅提升。

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空气悬架可以在汽车高速行驶时通过调整汽车底盘高度来降低风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

而在智能化方面,一个确定的趋势是,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也将对驾乘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很多人对汽车的定义里,如今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正逐渐向生活的“第三起居室”转变,可以承担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办公等需求。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必然会对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是当前自动驾驶行业的关注点,更多是在解决x轴和y轴的问题上,即制动和转向, 近两年快速提升的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渗透率就是最直接的说明。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仅国内线控底盘核心部件市场规模就将达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9%,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2.2%和45.3%,远超空气悬架。而整个线控底盘赛道,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这背后,线控底盘是智能化的必经之路,全球疫情+芯片缺芯带给国产线控底盘极佳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国产制动、转向、悬架的发展。

“未来,我觉得车辆Z方向的控制会慢慢从一个用户的难受点变成用户的痛点,因为这关乎车辆的舒适和平稳。” 乌伟民指出。“所以我们预判,智能悬架将是自动驾驶下的一个刚需,会成为标配。”

为此,除了One-box产品,时驾科技也在积极布局第三代全主动悬架产品的研发,以最终赋予用户真正“如履平地”的驾乘体验。

 

猛攻百亿空悬市场,又一本土玩家加入牌桌

 

图片来源:百度Apollo

这并不难理解,一旦汽车真正演变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必然会产生这方面的驾乘需求。“我们认为在空气悬架包括CDC减震技术上,未来肯定还会有全新的产物会出现,可以给用户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如履平地’。但这个趋势不会很快到来,预计还会有5-10年的时间。” 乌伟民表示。

尽管如此,从国内空气悬架的发展来看,乌伟民认为,留给本土玩家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觉得窗口可能就两年的时间,虽然现在整个行业还是供小于求的阶段, 可以预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巨头手握资金想杀入这个赛道。”

比如最近,瑞玛精密就宣布与Pneuride设立合资公司,以加快空气悬架系统及空气悬架系统用部件产品在国内的应用与推广。据悉,Pneuride具有多年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减震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经验和批量配装整车厂能力,主要客户包括Rivian、Alexander、ISUZU等。

另外天润工业也表示,公司空气悬架业务厂房建设、生产线及装配线、实验室等投资正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乘用车空气悬架项目正处于前期开发验证阶段。

新老玩家的争相布局下,尽管时驾科技已经有先发优势,接下来面临的竞争形势依然很严峻。尤其是如何能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能够快速去攻城略地,获取尽可能的订单,并能够将订单转化为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将是时驾科技亟待思考的问题。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配件关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配件关注
推荐配件关注
点击排行